4月4日下午,校长钟英华在我校会议中心大报告厅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讲授“形势与政策”开学第一课。政治与行政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400余名同学现场聆听。
开学第一课现场
校长钟英华讲授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现场
互动交流
钟英华针对学生们的疑问和困惑入手,开场提出了“‘一带一路’到底能成功吗?”的问题,请同学们现场回答。针对学生们的理解,他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入手,揭示了为什么“一带一路”要坚持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坚持各自需求与互有需求相统一,坚持共建共商共享,坚持以解决各国老百姓的根本生计需求出发,为什么确立与沿线国家国富民安的共同目标,为什么能够赢得各国民心,为什么无论各国当政者是谁都必将持久和成功的道理。他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详细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分析从国际理解的角度认识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提供巨大发展活力、解决基本发展和民生问题,赢得各国百姓的拥护,是自身成功的必然基础。由此,引出新时代学子要具备国际理解能力,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一马当先。他指出,参与国际化竞争没有国际理解就难于达成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也就难于成就大事业。世界越来越扁平化,沟通合作越来越直接。国际理解,让我们站在更全面的视角上去审视,将来在工作中才能够赢得更广泛的信任。新时代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求新时代青年要有国际理解能力。我们要理解世界,也需要世界理解。理解世界,就必须要加大开放,要有国际视野见识和思维;让世界理解,就必须用能听得懂能听进去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钟英华强调,习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思想,正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生动教材。党的十九大把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党章,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体现为党和国家的意志。如今世界必须以充分的理解合作为基础,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发展共赢。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障,也是命运相连,通民心,顺民意的具体体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践行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的必然。我们要坚持应有自信,穿云破雾看本质,坚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前景一定是灿烂光明的。
钟英华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推进,丝路文化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地位,成为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源泉和创新平台。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科研、人才和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建设学术资源共享平台、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和文化交流贡献智慧和力量,彰显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钟英华还以我校外派的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生动感人故事,勉励同学们内心一定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握时代大势,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理解能力,有目标,有责任,有担当,将个人前途、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综合能力修养,注重人格涵养,步入社会后担当起属于新时代青年人的光荣责任和历史使命。
两个小时的课程主题鲜明、内容详实、生动鲜活、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同学们感到意犹未尽、收获颇丰。大家纷纷表示,钟英华校长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开学第一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精彩纷呈,帮助大家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同学们更加了解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含义、历史背景、现实成果和光明前景,更加了解了当前国际国内的教育发展形势和未来走向,对“国际理解”有了全面客观的认识。大家表示,要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初心传统,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拓宽视野、增长才干、积极实践,强化责任担当,将小我融入大我,为国家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