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至29日,天津师范大学举办“深化改革创新 争创特色一流”2025年行政口负责人暑期研修班。本次研修班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争创‘双一流’建设”为核心目标,通过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分组研讨等形式,深入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所国内顶尖高校,学习其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治理改革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研修班由校党委副书记陈玳玮,校党委常委、天津市纪委监委驻天津师范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兴云带队,各学部(院)、机关处室、直属单位行政负责人等共计47人参加。
开班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校党委原常务副书记顾锋致辞,我校党委副书记陈玳玮作开班动员。陈玳玮强调,“一把手”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和“关键少数”。全体学员通过这次研修,一是要审时度势,站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高度审视工作,深刻认识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对标对表,聚焦学科高峰、人才队伍、成果转化等方面短板,清醒认识冲刺“双一流”建设的现实挑战;三是要知行合一,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动力,转化为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举措,全力确保培训的务实成效。研修班聚焦高等教育改革,精心设计四场专题报告,内容涵盖高校治理、学科建设、作风建设、教育改革等前沿领域,为学员提供多维度的思想启迪。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顾锋以《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为题,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实践,解析高校治理体系优化的路径;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以《大学善治与特色发展》为题,立足教育强国建设背景,阐释数字化转型对高校治理的挑战与机遇,并通过复旦大学“多元融通”改革案例,深入剖析善治的核心要义及转化路径;校党委副书记陈玳玮以“创新精进、实干担当”为主题,围绕“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干”展开深入阐述,要求全体学员要深刻把握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精准汲取改革发展的先进经验,奋力开创特色一流的崭新局面;校党委常委、天津市纪委监委驻天津师范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兴云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报告,结合高校领域典型案例,强调作风建设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研修班精心策划了多场现场教学活动,涵盖上海四所顶尖高校的特色领域,通过实地考察、经验分享、互动答疑等多种方式,开展沉浸式学习,深入探寻智能时代高校改革治理新路径。在上海交通大学,研修班走进“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闵行基地”和“分析测试中心”,深入学习其“大平台、大交叉、大成果”的科研转化模式;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的发展历程。在复旦大学,研修班齐聚光华楼思源报告厅,现场听取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围绕“教育教学改革3.0版”的深度解读,从“通识+专业+交叉”的课程体系重构,到“本研贯通”培养机制创新,再到“教与学”生态的数字化重塑,切身感受这场从理念到实践的大变革。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员们实地考察工程结构全寿命防灾、重大灾害智慧防控等前沿研究,近距离感受“国之重器”背后的科技硬核实力;聆听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的工作报告,了解其“顶天立地”的学科规划布局与“双一流”建设经验;走进国豪书院及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中心,深刻感受“思政引领、科教融合”的育人特色。在华东师范大学,研修班聚焦“智能教育与文科转型”前沿领域,参访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直观感受“AI+教育”生态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认真听取研究生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等部门对文科科研规划与学科交叉机制介绍,深入了解“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导向下,人文社科与科技前沿跨界融合的实践路径,为文科科研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方案。此外,研修班专程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在石库门建筑的红色印记中,重温党的诞生历程,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进一步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本次研修班分别设置多场交流研讨,学员们结合本校实际以及培训主题,对标上海高校经验,就如何优化治理体系、提升学科竞争力、推动有组织科研等议题提出创新思路。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贡献力量。此次研修是校党委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做好“十五五”规划预研,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上海四所顶尖高校的深度学习,学校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活力,以“敢为人先”的魄力破解发展难题,以“追求卓越”的精神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天津师范大学答卷。学员感悟丰向日 教务处处长五天的上海之行深刻体会到了一流大学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勇担使命、只争朝夕,以实际行动贯彻党中央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大战略,这对于我们提高站位、拓展视野、强化担当意义重大。下一步本科教学一要强化“育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卓越人才;二要建立科学、动态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各学科专业比例;三要基于学校办学定位以及在天津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明确发展战略,突出综合性学科优势,在交叉融合上做文章,力图在师范教育上创品牌,在非师范教育上做特做精。王为 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常务副院长(主任)非常有幸参加学校“深化改革创新 争创特色一流”暑期研修班,深刻感受到上海四所顶尖高校的育人特色和学术底蕴。四所高校直面学科结构、人才培养、优势特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聚焦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勇于改革创新,突破机制体制障碍;注重顶层规划,增强服务国家和面向未来能力。特别是四所高校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驱动、人才贯通培养方面的有力举措令我印象深刻。我将以本次研修为新的起点,将学习收获转化为改革动力,认真分析学校在一流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根本性问题,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一流师范大学作出贡献。尚海涛 社会科学处处长此次上海调研,四所高校的科研创新令人印象深刻,如突出学科交叉融合,持续健全创新团队的协同机制;突出研究方法创新,全面推进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突出社会服务导向,打造了“政策需求—社会实证—智库建言”的闭环链条。这些创新实践为我校提供了重要启示,如要打破学科壁垒,推进“优势学科+支撑学科”的集群研究;推动AI赋能,开拓“数智人文”的科研蓝海;健全政产学研平台,产出独具师大禀赋的思想产品,进而锻造支撑国家战略落地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服务能力。杨海波 心理学部党委副书记、部长此次研修班聚焦“深化改革创新 争创特色一流”, 是一次非常难得的 “跳出师大看师大,走出学科看学科”的自我问诊把脉之旅,是一次破除创新发展藩篱、革新自我思想痼疾的破冰启智之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全新的姿态贯彻此次研修班精神。首先,做解放思想的表率,带头破除定势思维,在本学部掀起创新头脑风暴,规划学科发展蓝图;其次,主动认领任务,带领学部师生将理念细化为可操作的“路线图”,狠抓落实;第三,积极对接校内外各种资源,汇聚各方面的创新力量共同促进心理学科发展;第四,营造改革氛围和创新生态,培育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与学科土壤。张宝菊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本次研修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通过专题报告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我们深入学习了上海交大、复旦、同济、华东师范等顶尖高校在“双一流”建设、管理创新和学科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从科研转化到校史文化,再到对标一流,极大开阔了视野,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和深刻启发。特别是参观华东师大智能教育研究院,为我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应用场景融合指明了方向。学院将以此次对标一流的学习为新起点,为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350 | 管理员:组织部